熊猫考试网将跟大家是介绍关于自考组织行为学的,希望可以帮你解惑。
安徽自考组织行为学有哪些考试重点?

自考组织行为学考试重点:
一、影响社会知觉的因素及应用:
1、 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人du们在对他人形成印zhi象的过程中往往根据最先接受到的某些信息形成印象。相反,某些时候,人们最后所接受到信息也能左右其形成的印象。
2、 投射现象:把别人假想成和自己一样,认为自己有的特制别人也有。
3、 晕轮效应:当某一个人的某一方面得到好的(或坏的)评价后,他的其他方面也得到好的(或坏的)评价。
4、 社会刻板印象:类别化的产物,是人们对某个群体中的人形成的一种概括而固定的看法。(玻璃天花板)
5、 制约现象:是我们常常会根据某个人的品质和个性心理特征去推论与之相近的其他人也存在这种品质和个性特征。
6、 对比效应:人们的知觉往往受到参照物的影响,使知觉产生失真现象。
应用:企业形象设计;招聘面试;绩效期望;绩效评价;成就归因;印象管理及其识别
登门槛效应、门面效应、讨好技巧、做恰当的自我表露
二、态度改变的理论:
1、 态度分阶段变化理论(依从、认同、内化)
2、 认知不协调理论(逻辑的违背、文化价值的冲突、观念层次的冲突、、新旧经验的矛盾)(改变或否定一方、同时改变双方的强度、引进新的认知因素)
3、 平衡理论(人际关系的平衡因素、费力最小原则)
影响因素:
1、 态度改变情境模型(传达者->沟通信息->态度主体<-周围情境)
2、 态度改变的具体影响因素(传达者、沟通信息、态度主体、沟通背景)
改变方法:
1、 沟通影响规律的利用
2、 参照群体引导(目标管理)
3、 通过改变行为实现态度改变(过度理论)
4、 角色扮演与改变主客体相互作用方式
5、 逆反心理的避免与利用(禁果逆反=潘格拉效应 希望)
工作满意度的测量
三、内容型与过程性激励理论
内容型:
1、 Maslow需求理论:1、生理、2安全、3、友爱、4、尊重、5、自我实现
2、 Mcclelland成就激励理论:1、权力、2、成就、3、亲和
3、 Weiner归因理论:可控因素:能力、努力;不可控因素:任务难度、机遇
4、 Alderfer的ERG理论:1、生存需要(物质安全和基本生理需要)2、归属需要(社会和人际安全需要)3、发展需要(自尊和自我实现需要)
5、 Herzberg双因素论:保健因素(外因);激励因素(内因)
过程型:
Vroom期望理论; Adams公平理论; Skinner强化理论
四、人际吸引的条件
1、 距离 2、熟悉 3、个人特征(才能、外貌吸引力、个性品质) 4、相似与互补
综合性人际关系改善技术:PAC技术、敏感性训练、角色扮演
五、领导理论:
1、 特质:1、天资2、主动性3、洞察力、4、自信心5、与下级关系6、决断能力7、成熟度8、性别 9、职业成就的需要10、自我实现的需要11、指挥他人的需要12、金钱的需要13、工作稳定性的需要
2、行为风格:1、领导方式:专制、民主、放任 2、参与式与指令式领导 民主与专制的对比 3、双维理论:结构与关怀、员工导向与生产导向、关心人与关心生产
3、权变:1、费德勒模型:领导和被领导、任务明确程序化、领导全力与各方面参与度
2、情境领导理论:领导与职工的关系行为、工作行为, 低、高
3、路径----目标理论:指令型、参与型、支持型、成就型
自考/成人高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选择主考院校及专业、不清楚自考/成考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2014自考《组织行为学》考试大纲:创造性行为的培养与开发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掌握创造性行为的概念和创造性行为的特点与类型,正确理解培养和开发创造性行为的意义、掌握具有创造性行为人员的主观特征和自我培养方法,要明确开发创造性行为应具备的客观环境。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创造性行为的特点和类型
(一)创造性行为的概念
创造性行为的含义:创造性行为,是指人这个主体综合各方面的信息后所形成一定目标和控制或调节客体过程中产生出前所未有的并且有社会价值的新成果的一种行为。创造性行为的产生,主要取决于人们内在的主观特征和外部的客观环境两方面的因素。
(二)创造性行为的特点
1.首创性;
2.有用性;
3.适应性;
4主动性
(三)创造性行为的类型
1.科学发现型创造性行为;
2.技术发明型创造性行为;
3.艺术塑造型创造性行为;
4.组织管理型创造性行为。
第二节创造性行为应成为新世纪组织行为的主旋律
(一)企业与任何类型的组织的生存和发展都要创造性行为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和任何组织面临各种资源、市场、人才等方面更为激烈的竞争,为了在竞争中求生存和发展,就需要不断的创造性。
2.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企业和各类组织要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取胜,不能单靠体力的拼搏和积极性的发挥,而且还靠人的创造性的开发产生创造性行为。
3.企业的发展变化,靠人的积极性的发挥只能引起量的变化,而靠人的创造性的开发却能引起质的飞跃。
(二)改革开放需要创造性行为
改革开放本身就是做前人未做过的事,这就是一种创新行为,因此就需要摸索,创新才能走出一条新路子。
(三)为把中国建成更为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加速提高我国在全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能力,需要创造性行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四)人类历史的发展需要创造性行为
人类是不断进步的,创新行为是不断涌现的。一部人类的文明史,实际就是一部创新史。
第三节创造性行为人员的主观特征的自我培养和测量
(一)主观特征的自我培养
1.树立明确的目标和宏伟的志向;
2.善于发现问题;
3.勤于思考;
4.富于灵活性;
5.善于应用;
6.怀有好奇心;
7.充满自信;
8.坚持独立思考;
9.勇于坚持到底。
(二)创造性潜能的测量
1.RAT和TTCT测量法;
2.测量的效果;
3.培训的效果。
第四节开发创造性行为应具备的客观环境
(一)家庭环境
1.从家庭教育方面来看;
2.从家庭气氛来看;
3.从人际关系特别是夫妻关系上来看。
(二)学校环境,传统教育方式如何改变为现代的教育方式。
(三)组织环境。
1.要有一种激励人勇于创新的机制;
2.要有全力支持创新的领导;
3.要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4.要有合理的群体结构;
5.要有良好的信息沟通;
6.要有相对分权的组织结构。
(四)社会环境
三、考核知识点
(一)创造性行为的概念
(二)创造性行为的特点
(三)创造性行为的类型
(四)研究创造性行为的意义
(五)创造性行为人员的主观特征与自我培养及测量
(六)开发创造性行为应建应的客观环境
四、考核要求
(一)创造性行为的概念
1.识记:创造性行为的含义。
2.领会:创造性行为的产生所取决的因素。
(二)创造行为的特点与类型
1.识记:创造性行为的特点。
2.领会:创造性行为的类型。
(三)研究创造性行为的意义
1.领会:研究创造性行为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2.应用:联系实际试论当今研究创造性行为的意义作用。
(四)创造性行为人员的主观特征自我培养测量
1.识记:创造性人员主观特征的自我培养。
2.领会:(1)创造性人员观特征的测量方法;(2)测量和培训的效果。
(五)开发创造性行为应建立的客观环境
1.领会:开发创造性行为应建立哪些客观环境。
2.应用:联系我国实际试论创造性行为的培养与开发。